過去 藝術博覽會

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2017

11月09日 - 11月12日  |  2017
王天德冷宏丁雄泉徐健國楊詰蒼
簡介
展出藝術家:
冷宏・丁雄泉・王天德・徐健國・楊詰蒼

藝倡畫廊,香港成立最早的著名專業畫廊之一,是向全球收藏推介當代中國藝術和新水墨藝術的先驅。今年藝倡畫廊首次參與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我們感到雀躍萬分。為了這次特別的盛會,藝倡畫廊精選展出幾位海外華裔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包括冷宏、丁雄泉、徐健國、楊詰蒼,及國際著名上海水墨畫家王天德。除了楊詰蒼之外,當中四位畫家都選擇以上海作為連接點和傳統的根源。雖然他們部份已經不再居住上海,但上海是他們創立藝術事業的發源地。今次的品包括從未展出過的丁雄泉畫作,還有王天德和徐健國的最新創作。

冷宏,一九五五年生於上海,著名旅法華裔畫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冷宏以色彩豐富、質感厚重的油畫最為聞名,他把西方素材和技法與東方的題材融合一起,作品帶有一種若隠若現的撲朔迷離感覺。題材從風景、靜物、到唐代和宋代的仕女圖,十分多樣化。冷氏一九七八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研習歐洲學院派的繪畫技巧,包括透視學、明暗法、人像寫生,和社會寫實主義,同時鑽研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技法,從唐代和北宋的山水作品中學習。一九八六年移居法國波爾多市,開始嘗試不同的風格,他融會貫通東西方的傳統,從中吸取美學的靈感。現居住加拿大蒙特利爾。

丁雄泉(1928江蘇無錫-2010紐約),自稱「採花大盜」,是廿一世紀著名國際華人畫家,以繪畫色彩鮮艷的迷人美女、動物和花卉的作品最為著名。其英文名字Walasse是上海方言,是丁氏父母給他兒時取的小名。一九四0年代曾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修讀,一九四八年年僅十九歲獨闖巴黎,與前衛的「眼鏡蛇畫派」多位成員結為好友,一九五八年移居紐約後,深受抽象表現主義和波普藝術的影響。一九六四年他出版了《一仙人生》詩集,由摯友畫家森姆•法蘭西主編、E.W. Kornfeld出版,並邀請二十八位著名歐洲和美國的波普藝術家和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如安迪•沃荷、羅伊•里奇特斯坦、瓊•米切爾等創作了六十二張原創石版畫,並收錄於詩集中。一九七七年他榮獲美國古根漢基金會繪畫獎,一九七0年代開始繪畫美女圖,以毛筆和水墨在宣紙上鈎畫線條,再大筆塗上色彩鮮艷的塑膠彩,逐漸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熟悉的獨特風格。一九九七年首次於上海美術館舉行個展,二OO七年參展於朱屺瞻美術館「上海水墨雙年展」,繼今年初巴黎賽努奇博物館特別為丁氏舉行法國首次的大型回顧展之後,我們特別為上海廿一藝術博覽會精選了丁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三件是十分罕見的一九八O年代佳作,包括「東方美女與紫色馬」三聯幅、六尺大畫「手執扇子的三位紫衣美女」和「十隻彩色鸚鵡」,均顯示了他對生命的謳歌和對美好事物的摯愛。
 
王天德,一九六O年出生於上海,著名國際前衛水墨畫家,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博士,曾擔任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傳達設計學院院長,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底蘊。他獨創的煙熏水墨畫最具開拓性,以墨和燃燒的香支在層疊的宣紙上作畫和寫書法,使水墨畫成功地脫胎換骨,極富感染力。創作於一九九六年的「水墨菜單」展於由高名潞策劃、從一九九八-二OOO年為期兩年的美國巡迴展「從裡到外:新中國藝術」,首次獲國際藝術界的認同。他亦曾兩次參展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會,包括二OO六年「筆墨:中國畫法聯展」和二O一四年「過去是現在:中國當代水墨藝術」,近年先後於蘇州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故宮博物院舉行重要個展。今次博覽會特別展出他的最新創作,是繼上月於廣東美術館個展開幕後的首度亮相。

徐健國,出生於一九五一年上海,是國際知名的紐約華裔水墨畫家,他試圖將中國山水畫城市化,從人造山水的題材中尋回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他的絹上山水畫以描繪國際大都會的著名景色為主,呈現了鳥瞰或水平綫遠眺的透視效果,充份顯示宋代山水畫的宏偉氣派,作品宜古宜今,兼具東西方繪畫特色。這次展品除了繪畫倫敦、巴黎之外,還有特別為今次博覽會而剛完成的上海景色。畫家以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融入畫中和檢視現代社會,因此畫家寄望觀者能通過欣賞他的作品,重新重視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徐氏於一九七六年獲上海戲劇學院文學學士學位,一九八七年獲美國紐約巴德大學美術碩士學位。作品曾展於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史密斯學院、波士頓博物館學院,以及美國各地的其他機構。從二O一O年開始,徐氏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支持下,在中國舉行巡迴個展於多間著名美術館。

楊詰蒼,生於一九五六年廣東佛山,法國華人藝術家,是自文革之後在國內崛起的最傑出、最引起討論的當代藝術家之一。一九七O年代至一九八O年代接受過傳統書法和科班國畫的訓練,一九八九年獲入選巴黎龐比度中心的「大地魔術師」展覽,其「千層墨」系列在國際藝壇激起極大的關注,自始居住巴黎和德國海德堡,成爲職藝術家。楊氏的創作包含著多種藝術媒體,如繪畫、書法、裝置、行爲和錄像,正如今次參展上海廿一的近作「還是花」裝置系列,由繪畫和瓷花絧合而成。藝術家首先用西方的素材臨摹德國希特拉少年時候創作的油畫和水彩畫;再以宋徽宗的工筆重彩花鳥畫技法,臨摹希特拉的西畫;最後由陶瓷廠的工藝技師根據花卉畫作中不同盆花的造型,臨摹出令人賞心悅目的瓷花。藝術家通過傳統國畫的學習技法-臨摹-跨越時空與地域的界限,把兩個不同的歷史人物串連一起,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今年藝倡畫廊為楊氏舉行的個展中,楊詰蒼的藝術家自述中曾寫道:「我早年入門很長時間臨摹五代黃荃、北宋趙佶和宋畫院的作品,到了六十歲融貫西東的今天,這第一口奶的香甜滋味,是有口難言了。這個展覽,我畫的還是花鳥畫,今天的時代與徽宗的時代有太多的相似。藝術是提神醒腦藥。」
楊詰蒼曾參展世界各地,包括上海雙年展(1998,2012)、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 (1998,2000,2002,2004)、廣州三年展 (2002, 2005, 2008)、威尼斯雙年展(2003)、利物浦雙年展 (2006)、里昂雙年展 (2009),還有二O一四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過去是現在:中國當代水墨藝術」。